治疗白癜风药物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688851.html
前面我们分三次说完了明式家具的形成背景,虽然这一部分的内容非常的枯燥,但如果我们想真正地去了解明清家具的话,弄清楚明式家具的形成原因还是有必要的。那么我们说完了明式家具的形成背景,就来看看明式家具都包括哪些品类。
我国的传统家具经过宋元时期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时期。宋元时期是家具品种最多的时期。经过人们的生活实践,到了明代时,那些不适合生活需要的品类逐渐被淘汰,比如凭几、隐几、缩面桌凳等等。而适合人们生活需要的家具得到了完善与发展,比如曲背椅、喷面桌、茶几、炕桌、炕几、罗汉床、架子床等,柜子的造型也较前代有了明显的变化。
明代家具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强。明式家具的品种根据它们的功用可以分为卧具、坐具、起居用具、存贮用具、屏蔽用具以及其他日用杂具几大类。
这一次我们就来看看明式家具中的卧具。卧具就是指供人们睡眠或者躺卧休息的用具,一般泛指床榻。明代的床榻大体可以分为架子床、拔步床与罗汉床三种。
明黄花梨八足十字攒方架子床
一、架子床,是一种在床面四角立柱,上安顶架的床。床面的左、右、后三面装有床围子,围子多用小木块做榫攒接成各式几何纹,立柱上端装有倒挂牙子,顶上有盖(又叫做承尘),这种床也被称为四柱床。
也有的在正面两侧多安装两根立柱,用门围子与角柱相连接,正面留出上床的门户,这种床称为六柱床。还有的把正面用小块木料攒成四合如意,中间加十字木件,组成大面积的棂子板,中间留出椭圆形的月亮门,两边和后面床围以及上架的沿板也用同样做法做成。
床屉通常分为两层,下层为棕屉,上层为藤席,藤席用细藤皮编成胡椒眼,为了使床面富于弹性,屉下特意安装两条弧形枨子。床边之下装饰高束腰,用竹节型矮柱(俗称矮老)分为数格,每格镶有雕花绦环板,新奇之处还在于每块绦环板上浮雕的鸟兽花卉纹无一相同。束腰下的牙板以及腿足,均浮雕螭虎龙以及莲花图案,雕刻手法圆熟,龙纹形象生动饱满,令人百看不厌。这种床的床屉基本上都是软屉,偶尔有硬屉,则是北方匠师的改造。床屉也有一层的,大多用棕绳编成,做法是在边框里口起槽打眼,把棕屉四边的绳头用竹楔镶入眼里,然后用木条盖住槽口。这种床由于透气性好和有弹性的特点,使人感觉比较舒适,在我国南方各地,一向很受欢迎。而北方由于气候条件的关系,喜欢用厚而柔软的铺垫,因此床屉的做法以硬板居多。
明黄花梨木拔步床
二、拔步床。实际上也是架子床的一种,但是它的造型比较奇特,好像在架子床的下面加了一个平台。平台前沿长出床沿约二三尺,平台四角的立柱,后侧一般与床的后角柱同用一根,四边安装木制栏杆,有的在两边及正面安上可以开启的窗户,使床前形成一个小廊子。床前的两侧还可以放些桌凳等小型家具。在寒冷的季节关上门户,床前还可放置炭盆,用以取暖,在炎热的季节,还可卸去窗户,挂上床帐。南方温暖而多蚊蝇,床架的作用是为了挂蚊帐,北方天气寒冷,一般多睡暖炕,即使用床,为了室内宽敞明亮,只需在左、右、后三面装上较矮的床围子就行了。
明紫檀藤面罗汉床
三、罗汉床。罗汉床又称弥勒榻,是由汉代的榻逐渐演变而来的。榻本来是指专门的坐具,经过五代及宋元时期的发展,形体逐渐加大,又因为在寺院内使用得比较多,所以被称为“罗汉床”或者“弥勒榻”,后来又发展了床围子,才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谓的罗汉床。
明代的罗汉床常见的样式为左右以及后面装有围栏,后背的围栏稍高,两侧的稍低,两侧近头处削出梯形曲线,拐角处作出软圆角。围栏大多用小木块做榫拼接成各式几何纹。有的用三块整洁的黄花梨木独板做成床围子,淡黄色的色调,优美的木纹,素雅的造型,完美地体现出明代家具独特的艺术匠心和神韵。
明清时期通常把这种床中较大的称为床,较小的称为榻或者称弥勒榻和独坐榻。明清两代的皇宫里经常见到这种家具,大多以“宝座”称之。这种榻都是单独陈设,很少成对,一般摆设在正殿的明间,与屏风、香几、宫扇、香筒、甪端等组合陈设,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由于这种榻是专供皇帝和后妃们享用的,又称为御座。
大的罗汉床不仅可以用于卧,同时也可以用于坐。通常情况下,放在卧室供卧,则称为床;如果放在客厅待客,则称为榻。使用时通常在正中放置一个炕几,两侧铺设坐褥隐枕,放在厅堂里待客,宾主各坐一边,作用相当于我们现代的沙发。正中陈放的炕桌,用来陈放茗瓶茶具,作用相当于现代的茶几,既可以置物,又可以起到依靠的作用。总之,这种家具在当时是一种十分讲究的陈设。
三种卧具的内容就说到这里了,下次我们来说坐具。
#明清红木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