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画笔,它有坚硬的质地,源于西汉,拥有两千多岁的高龄,这就是烙铁。用烙铁作画变称为烙画。其原理是烙铁的温度把各种材料碳化,不同程度的碳化以此来达到不同的画面效果。
烙画被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封为宫廷贡品,仅供宫廷御用,封创作烙画的李文为“烙画王”,赐银千两。因李文与刘秀为南阳人,李文又在南阳救下汉世祖刘秀,并赠予一只烙花葫芦,南阳烙画从此蓬勃发展,南阳便成为烙画故里。
汉世祖刘秀图
烙画相传起源于秦朝,但无可考证据和史料。据民间传说记载,始见于西汉末年。烙画以前仅限于在木质材料上创作,且烙画笔皆由创作者自己用金属制作,金属形状和大小确定过后,放在火上加热,古时没有自动控温,火候大小全凭经验掌握,老铁也要根据自己画面所需效果调整加热时间与温度,因原理是把木材碳化,因此温度稍不注意整幅画便会前功尽弃。因费时费力、加之制作烙铁难度与创作周期过长、以及工艺的复杂性,烙画曾一度失传,直到清光绪年间才被名叫“赵星”的民间艺人重新发现整理,后经辗传,逐渐形成以河南、河北等地为代表地几大派系。
烙画故里南阳
在烙画被重新发掘前,多半是在葫芦上烙画,以福禄的谐音代表一种吉祥,也有在扇子上和梳子、竹帘、竹筷等实用器物上作为装饰和点缀。
葫芦烙画(图源网络)
葫芦烙画(图源网络)
上个世纪70年代,烙画主要作为在我国东北地区时兴的家具“大立柜”的装饰图案。虽然烙画成为风行的家具装饰,但是它的生存仍然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专业画家看不起这种没有地位的技艺,民间艺人仅仅停留在加工和制作的层面,没有创作和整理研究的能力,烙画的魅力一直没有得到发掘和展现,更没有技法上的总结和理论上的研究。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烙画创作,天津美术出版社年出版了《中国烙画技法》。
如今的人们已不满足于在木质材料上创作烙画了,宣纸、素描纸、甚至是娟等凡是笔能画的材料烙画也基本能画。烙铁也变成了可调节温度,笔头形式多样。
素描纸展现国画(烙画与工艺工作室成员作品)
烙画在宣纸上表现水墨荷花(图源网络)
烙画现已不仅仅在“画”的基础上了,从画延伸到家居装饰方面,从大至小都能覆盖。大的如屏风,中式风格里,屏风不仅有保护隐私、划分区域的功能,更是中国文化在家居的展现,如风水中的财气的守护关卡;小的如相册展示、摆件等。
图中内容换为照片,便形成了独特的相册,展现的更是主人的品味。这一系列猫咪是为相册系列做的尝试。
下面的是画的头像,因为当时着急就只画了大概
另外还有一系列熊猫摆件
熊猫摆件1(烙画与工艺工作室成员作品)
熊猫摆件2(烙画与工艺工作室成员作品)
熊猫摆件3
熊猫摆件4
熊猫摆件5
熊猫摆件6
熊猫摆件7
熊猫摆件8
熊猫摆件9
熊猫摆件10
熊猫摆件11
熊猫摆件12
摆件13
除了动物,还有风景、景物
诺日朗瀑布
九寨沟风景1(烙画与工艺工作室成员作品)
九寨沟风景2(烙画与工艺工作室成员作品)
九寨沟风景3(烙画与工艺工作室成员作品)
怎么样?是不是别有一番韵味?跟随时代的潮流,把祖国的大好河山画下来,装进心里!
下图为参加四川省第九届新人新作美术作品展入选作品,相信应该有看过的朋友。
梦幻九寨
这次入选也为烙画这一先人智慧的遗产的推广做了一点贡献。在西方艺术的大量冲击下,很多国人从一接触美术变接触的西方美术,除了中国画的代表水墨画以外,其它国产艺术鲜少有人学,特别是像烙画这样的非遗更是没有人愿意传承,很多国学经典艺术都面临着失传的尴尬处境!
很多人在讲国风,认为穿着一身汉服、学得一手书法就是国风。其实我们的各个文化遗产都是国风,都需要我们传承,更是独一无二的,烙画便是如此,很荣幸在此生能接触到这一瑰宝!两千多年的沉淀使得烙画自带历史的韵味,独特的工具与材料,包罗万千的创作手法更是让烙画魅力大增。
我们也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不断传承,古代与现代我能迸发出别样的火花。
中式里的屏风
烙画与工艺工作室成员作品
屏风的外框与画芯均为手工制作
悼念汶川地震十年
获教育部第五届大艺节二等奖
不忘红军之苦
获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国青杯”二等奖
还有小朋友喜欢的动漫
民族的便是世界的
羌族释比
这就是国风!!!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丰富,瑰宝更是数不胜数,还有很多我们自己的瑰宝没有被大家知晓。
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但我实在不忍心让这么有韵味的非遗在我们手上断送,因此在这里写下这篇文章,把烙画传播出去,让我们的国风能够走进千家万户,直到有一天能自信地说出这就是我们的国风!
让铁笔在我们的握持下生花,让大家知道我们还有两千多年的烙画,瑰宝不只有国画与书法,在中华大地上,从来都是百花灿烂!让我们一起遇见国风!
注:除特别标注图源网络以外,其它均为本人和工作室成员创作,未经授权禁止盗图,否则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