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是一个很有趣的词,念[jī]的时候,表示小或矮的桌子;而念[jǐ]的时候,则可表示数量的多少。
我们今天要说的,是明清家具中最常见的四种几(jī)类家具:茶几、香几、炕几、条几。今天,跟着#鸿运堂讲红木#且来看看。茶几
茶几是入清之后开始盛行的家具。茶几一般以方形或长方形居多,高度与扶手椅的扶手相当,通常是两把椅子中间夹一几,用以放杯盘茶具,故名“茶几”。
从明代绘画中所见,当时香几兼有茶几的功能;到了清代,茶几才从香几中分离出来,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新品种,使用也日益普遍起来。
茶几常与椅子组合使用,因此,在形式上大多同椅子保持一致,主要取决于功能上的需要,如隔层、抽屉、高低层等。
一般情况下,茶几设计得比较矮小,有的还做成两层,清代时期茶几较少单独摆设,往往放置于一对扶手椅之间,成套陈设在厅堂两侧。
香几
中国人自古有熏香的习惯,不仅是文人雅士生活的“必修课”,就连市井小民也有焚香、闻香的雅趣。
香几就是应这种需求而诞生的,古代香几使用时多成组或成对,也有个别单独使用。香几的造型不大,主要用于盛放焚香炉、焚香用具。
此外,香几还在道宫佛殿中放置法器用,小巧疏透、线条柔婉的香几还被用来作为陈列台座、花架等。
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研究》中讲道:“富贵之家,或置厅堂,上陈炉鼎,焚兰煴麝,或置中庭,夜色将阑,仕女就之祈神乞巧。
香几有三足、四足、五足、六足、八足等不同款式。古代家具多是方形比圆形的多,唯独香几以圆形居多,也有八角形、荷叶形等更具装饰性的几面。
除了作为盛放香具、古玩、陈设等物品的家具之外,古代流传下来的多款香几均造型优美,本身就是家居中一件品味出众的装饰。
香几拥有修长的“腿”,牙板与椅腿的曼妙弧度,宛若少女裙摆下修长的细腿,清雅柔美、意蕴悠长。
炕几
明清家具中,有一类家具是专门摆放在炕和床上的。这类家具的外形结构与摆设在地上的家具区别不大,构造和做工也几近相同,只是形体相对低矮些,最为典型的就是炕桌、炕案和炕几这三种。
炕几也叫“靠几”,是炕上使用之物,上面陈设文玩书籍,高度一般是35-40厘米,正好符合人坐炕上时使用案几的高度。
炕几为几形结构,于宋代开始出现,但并不多见,在工艺上稍显粗糙。
明代时,炕几的使用很普遍,工艺上种类齐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实大方,制作严谨准确,结构合理规范,逐渐形成稳定鲜明的风格。
清代的炕几造型庄重、气度宏伟,重视材料的天然色泽、纹理,装饰简洁。就这点来说,清代炕几制作工艺超过了以前的任何一个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期。
条几
条几、条桌、条案这三个种都是窄而长的家具。它们大小不等,但长度接近一丈或更长的只有条案一种。
条几、条桌因腿足位在面板尽端,如长逾一丈,支点之间的跨度太大,面板便会弯垂,产生所谓“塌腰”之弊。
条几在明清时期最为盛行,是家居中几乎必备的。除了用作摆设外,条几还充当茶几。由于条几结构简单易于移动,因此其用途更为实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型条几的做工传承了精致、美观的传统,但趋向小巧,多摆放在玄关处,用于摆设花草等小件物品,起到装饰作用。
如今,由于客厅空间的限制,条几已多用作装饰,尤其是多用在玄关处,而客厅的主要位置多被现代电器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