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子,在明清家具中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只要是连接立木和横木的结构,通通可以归为牙子一类。家具中的牙子有的装饰华丽,博人眼球;有的光素窄小,默默无闻;有的干脆省去,好像它是可有可无的构件。但是一件精致的传世家具,一定会有牙子,它为家具提高了牢固性,让其可以代代传承,同时,也给了匠师提供了空间进行艺术加工,让一件生活用品带有了艺术的属性。下面,我们用实例来做一个简单的说明。站牙站牙常以直立的方式存在,在座屏、灯台、衣架的立柱和平放在地上的横木相连处可以看到,是一个形式感突出的构件。形似也是多种多样。紫檀嵌黄杨云龙纹屏风夔凤纹站牙为故宫中大型座屏装饰,华李富贵,大气磅礴。黄花梨棂格中牌子衣架螭龙纹站牙螭龙卷曲对称,尾部倚杆,回首相望,相对而吟,相映成趣。清乾隆红木透雕花卉站牙透雕工艺,立体雕刻花卉图案,生动引人,雕刻流畅不凝滞,显示了其雕刻工艺的高超和审美意象的不俗,是为精工巧意之器物。挂牙挂牙一般指上宽下窄,纵向长度大于横行长度的下垂式牙子。在衣架、巾架、面盆架等顶杆柱与立柱两侧的交接处多有设置。一些桌案,柜子的吊头下与脚柱交接处也会存在。常常作为装饰,无加固作用。清中晚期花梨木联三柜缠枝葫芦挂牙几何框内以缠绕葫芦和寿纹,寓意长寿吉祥。明晚期老花梨木联三柜螭纹挂牙由螭纹勾勒轮廓,曲线转折自如,加以卷草纹,疏密有致,趣意清新,不落窠臼。明黄花梨衣架螭凤纹透雕挂牙挂牙为螭风纹,搭脑出头为变体螭凤纹,身体草叶化西番莲纹,曲线优美,形态饱满,寓意夫妻恩爱。角牙角牙是明式家具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牙子,在南方,匠师们叫它“插角”。根据它在家具应用的大小、形似、位置不同,它还会有不同的称谓:“托角”、“倒挂眉”、“弓背”、“棂格”等。明代黄花梨方木桌弓背角牙以最简洁的装饰语言,收到了清新的艺术效果,是明清家具传统制作工艺中言简意赅的经典样式。明末清初花梨木条桌棂格式角牙运用木工兜接工艺,将不同的长条短枝构成不同的几何形态,转角方正,在回折之中体现规律明中晚期榆木长桌折角牙角牙形式与上面一例相同,但此例采用独板拉空后起洼的手法,可以避免角牙开裂,但不符合国人“圆满”的审美。清中期红木方桌灵芝纹角牙清中期供案草龙纹角牙角牙样式颇多,有些以卷草、螭龙、鸾凤、灵芝为题的图案造型,可以统称为“花牙”。牙板、牙条牙板是与家具的两腿足相连的板材,在家具中起到支撑的和装饰的作用。牙板多安装在面框或者横档下面,是家具重要的构件。狭长的牙板称为牙条,二者并没有很明显的界限。明式老花梨木联三柜牙板石榴纹居中被镶嵌在一个左右下垂,中间深凹的图形里,两边随着垂弧线形的伸展,雕刻成数片狭长的扁叶纹,构成一幅寓意吉祥的图案。清老花梨木镶云实地屏平座牙板清老花梨木亮格棂牙板明老花梨木矮桌牙板明老花梨官皮箱底座牙板这几幅装饰以草龙为题材,以灵芝、祥云、如意、曼叶卷草纹作为点缀,图案左右对称,皆为浮雕工艺制作,如此高度一致的样式,可归为一类。是一种比较规律一致的传统样式。清红木镜屏牙板这是在上面样式的基础上,运用透雕、镶螺钿、朱漆描金等不同的装饰手法,使牙板有了丰富多彩的审美效果。紫檀嵌玉菊花图宝座垂洼堂肚牙条此例不事雕琢,仅用轮廓和抽象的图形进行装饰,这样的图形又称“蟑螂肚”(北方称洼堂肚),是家具制作中最为朴实的形似。牙头牙头是牙条两端与腿足或立柱相连接时增设的一段转角。在案桌类家具中,牙头与抛头部位的牙角一般会构成一组独立的装饰,互相对应。明式老花梨木平头案牙头清红木翘头案牙头两例皆为如意云头纹,填饰嵌珠,运用点、线、面的视觉对比,简明中透露出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气质。明榉木平头案卷草纹牙头方寸之地饰卷草纹,给人以生动活泼,生机盎然的美感,是明式常用的装饰样式。清松木平头案凤鸟纹牙头凤纹羽翼层次丰富,造型的刻画细腻而委婉,尾羽悠长飘逸,显得静谧而优雅。明榉木平头案螭虎龙纹牙头螭虎纹是民间常用的装饰图纹,在苏州地区较为常见。寓意吉祥。明代家具的牙子形式,丰富繁多,纹饰或繁或简。既是家具的极好装饰,又是家具坚固耐久的结构部件。只有搞清楚了这些局部的构件,才会对家具整体有一个清晰明朗的认识,这也是我们继承先辈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