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派传统家具的特色

1、传统家具研究

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罗伯特埃斯撰写的《ChineseFurniture》一书,引起了西方博物馆中负责东方艺术专家的兴趣。而最早对中国传统家具进行系统性研究并著书的是德国人古斯塔夫艾克,他的代表作是《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年,曾在北京居住了7年的美国人乔治凯特(GeorgeN.Kates),编著了《中国家用家具》(Chinesehouseholdfurniture)一书,收录了中国家具件图录。在《营造法式》和《清代匠作则例》中的小木作影响下,王世襄于年开始着迷于研究明式家具,年出版了《明式家具珍赏》,年出版了《明式家具研究》。

2、民国家具

民国家具是中国近代家具的鲜明代表,是中国家具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是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个思想的提出首先是来自于洋务运动,体现在以中式家具为主体,西式用材、工艺、功能、文化等元素为辅,设计出的民国家具;二是西体中用,意思恰和中体西用反向,在家具上体现在以洋为主、以中为辅的特点。

3、天津传统家具的形成

清晚期到新中国成立前,受多元文化重叠与交融的影响,在天津地区形成了具有天津地区特色的民国家具,其彰显了兼容并蓄、舒适实用的民国近代家具风格。

天津自开埠到二十世纪初,先后有九国在津强设租界,租界共占地2.4万亩,其面积为天津旧城的8倍。在一个城市里有这么大这么多的外国租界,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清末民初,天津成为失宠失意的达官显贵、遗老遗少、倒台军阀和文人墨客聚集之地和避风港,他们“隐姓埋名”跑到天津做了寓公,成为天津近代历史上特有的文化现象。天津居住这么多的达官贵人,是国内其他城市所不能比拟的。他们的生活细节、情趣爱好和喜怒哀乐以及行为特征无不影响当时的天津。

津派家具产自天津,它既具有地域特色,又深受租界、寓公等特定文化的影响,中外文化交融性也表现得非常明显。租界文化、寓公文化等对天津地区民风民俗、建筑、服饰、饮食等方面均产生重要影响,对于民国家具的诞生与改良起到“添薪助燃”的作用。

津派家具依据外观、形制不同大体可分三种:一是洋为中用,继承中国传统家具的外观形制,但在尺寸、装饰图案及功能方面融合了西式做法;二是中为西用,外观、功能西化,但结构工艺采用中式做法;三是中西交融,这种融合体现在家具的外观、装饰、用材、功能等多个方面,属于文化融合的创新设计。

4、天津传统家具保留情况

津派家具主要留存在豪宅大院、博物馆藏、私人收藏、民间故居等几处位置,情况是散落分布、损坏严重。

鲁培雄作为天津家具收藏界的代表之一,对天津民国家具收藏研究有着极高的热情,收藏了许多天津民国时期的家具。

姜维群被誉为民国家具收藏与研究第一人,曾出版《民国家具鉴赏必读》一书,以幅高清图片展示了其30余年收藏的余件民国家具。

马可乐于年在天津武清区创建了可乐马古典家具博物馆,内有古典家具生产车间以及陈列室。

天津民俗博物馆位于天津市的古文化街中心,体现的是天津地方的民俗特色。

坐落于天津鼓楼地区的传统民居徐家大院内,原为英商天津麦加利洋行买办徐朴庵家宅,始建于清末民初,是天津市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典型传统民居三进四合套院落。老城博物馆有清代漕运码头使用的“官砝”,民国时期的“冰箱”、老铜床、手摇唱片机等,很多是近代时期的津派民俗家具。

位于天津博物馆内三层开放的“百年中华看天津”专题展,是反映天津近现代历史文献、家居用品和地方民间工艺最重要的陈列展示之一。

天津五大道博物馆中不仅有许多天津在民国时期的留存下来的物品,包括中西合璧的各类家具,更有外国人遗留下的生活用品,无处不体现着五大道的老租界文化。

天津在五大道及周边地区,有着数量较为密集的豪宅大院,当时各国洋人、清末皇族、富商大贾、军阀政客、文人墨客等齐聚于此建造寓所和院落,他们在居住的各式各类洋楼民居里或策划密谋,或颐养天年,因此五大道地区又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梁启超饮冰室、庆王府、静园、石家大院等建筑都有民国家具留存。

老城厢附近至今仍然保留的民居,其部分内设的民间家具,许多样本均为津派风格,这些老家具多与近代天津历史息息相关。此外,还包括像天津沈阳道一类的古文玩市场附近,有许多市民和收藏爱好者仍留有天津家具的“老物件”。

天津地区民国时期的有关天津家具刊物及相关史料比较丰富,如谢让志教授编著的《解读人文天津》,罗澍伟先生著《天津史话》,《老天津.津门旧事》,《天津五大道名人轶事》,民国天津四大报纸《大公报》、《益世报》、《庸报》和《商报》,《北洋画报》等。

5、天津家具使用的木料

天津在开埠前,家具用材受京作风格影响,档次较高的家具主要以名贵硬木为主,通常指颇受皇宫贵族喜爱的红木,如紫檀、黄花梨、酸枝木等。

它们融入了中式结构形式,整体优美精致、华丽典雅。

到了民国时期,像紫檀这类名贵木材已不易获得,优质木材日益匮乏,高端红木越来越依赖于进口,因而多数地区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既廉价又方便。

还有一类家具主要以软木为主,也称为“白木”,主要包括樟木、柚木、榆木、榉木等。对比绝大多数用红木制作而成的海派家具,津派家具也常用“白木”。国外的进口家具很少出现全部用红木制作的家具,随着开埠后,这种观念也被带到了天津。

后来,天津人非常喜用樟木,这种木材既能产生强烈的樟脑香气,可使储物驱虫防蛀,也能降低材料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可以看到津派家具的用材更偏重于软木。

天津地处大运河流经的北方重要商贸集聚地,南方的樟木、进口的红木通过水运抵达天津,这就为津派的花梨樟、红木樟、柚木家具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条件。

受民国时期租界文化的强烈冲击,中国传统家具的固有品类被打破,出现了陈列柜、棋牌桌等新作品。

固有的生活方式有所改变,室内空间布局发生调整,家具的设计也体现着都市生活的快节奏和便捷化。

固有的设计工艺和材料受到冲击,国外的奇巧淫技带来了对工业革命的影响,助推了玻璃、水银、饰件等新材料的运用。特别是,无论是津派家具还是海派家具,民国时期对玻璃材料的引入是新材料使用的一大突破,成为除木材以外运用在家具上的另一种重要材料,体现了近代工业化的特点。

在津派家具设计上,无论是简单的符号表达,还是深度的功能融合,甚至有些非驴非马的过渡性尝试。

洋人眼中的上等木料包括胡桃木、柚木等,很少使用中国传统的红木,这种观念就是中西方的认知差别。这些家具虽然外观用材上是西式风格,但内部结构仍沿用中国传统工艺,在短时间内天津地区制作了大量家具,放置洋楼之中。

6、天津传统家具的特点

与海派家具相比,津派家具自身发展深受政治因素和京作传统影响,以中式造型为母体,更多地延续和传承了传统设计手法,设计上达到了较深层次的融合。

作为九国租界地的天津,家具的样式和风格更为多元化。

工艺结构复杂高超,经常出现提门、平卧、嵌板、分体等家具工艺结构,继承传统工艺同时,注重家具的实用性。

造型上美观简约、经济实用,吸收借鉴了实用主义风格,保留了明式家具简洁流畅的特征。

材料运输途径和使用更为多元,设计和用材角度更为经济环保,可持续性强。不像南方江浙盛产榉木、北方山西出产榆木,天津地区主要依靠海路和陆路方式取材于其他地区。

不过,受到政治环境和寓公文化的束缚,固守的传统思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津派家具发展进程和融通速度。部分津派家具的造型简单粗放,缺乏灵动柔婉之感,未能突破原有一些规矩的束缚,发展过程中的创新借鉴能力还不强。

总之,得津派家具的十品,即明快流畅、精致大方、朴素实用、简易快捷、延续传承、市井入俗、舒适惬意、兼容并蓄、创新求变、自然环保。

另,获津派家具五病,即呆板粗犷、政治束缚、形似神失、成本流失、市场缺位。

津派家具作为民国时期家具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抢救性保护和研究已然迫在眉睫。

参考资料

1.张学彬,津派家具设计批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博士论文,年6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41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