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一景,是中华民族创造发明的独有工艺美术品,至今已有多年的传承历史。作为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
屏风最早出现在三千年前的周,当时是以天子专用器具出现,作为名位和权力的象征,在随后的的中华历史长河中不断变化演绎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与专有价值,同时屏风也作为室内装饰的家具形式出现。
中国的屏风文化历史非常久远,《物原》就有“禹作屏”之说。《周礼·掌次》有“设皇邸”的描写,邸是屏风早期的称谓,邸通常设在天子座后,显示天子的“九五”之尊,历代皇朝莫不如此。
屏风除了皇权的象征外,实用性和文化、艺术内涵兼备也是其一大特点。汉刘熙《释名·释床帐》谓:“屏风,言可以展障风也”。就是说屏风可以兼作挡风、间隔、遮蔽之用。可见,屏风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室内分割和室内装饰的实用性。
屏风精湛的制作工艺和屏风上记录的民俗民风、历史故事,使屏风具有了富贵祯祥、镇宅旺家、平和性情、江山永固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朝代更迭,带动屏风的发展,屏风的使用范围逐渐广泛。汉唐时期,大户人家凡厅堂必设屏风。屏风的作用也由遮蔽、挡风演变为绚丽多彩的室内装饰艺术品。明清时期,屏风文化达至高峰,人们今天在北京故宫、颐和园等处看到的大量屏风藏品,就是明清时期屏风中的精华。
屏风在用于居室装饰中是有着很大学问的。屏风的装饰性和美化性,作为一种欣赏形式和展现艺术的模式,以规律化、寓意化的设计表现形式,给大众带来了对文化和艺术欣赏的满足。屏风的整体形势满足了作用与样式的结合、部分与整体的统一、简洁与繁琐的互补。
通过精美的硬木雕刻厚的屏风,展现出了设计美学中所蕴藏的内涵与智慧,同时也承载着从古至今我国传统古典家具工艺所流传的欣赏风格。用玲琅满目的奇珍异宝或各式各样的材料镶嵌,以及描边、彩绘等极具装饰性艺术表现,给屏风等众多古典家具赋予了强烈的色彩感和文艺感,也极大地增添古典家具的美化与装饰性,并且展现了颇具深意的人文内涵和浓厚的的民族风情。
屏风的结构严谨,部件之间连接密实,坚实牢靠,部件之间结合的也十分合理,方便拆装,而且在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适应上也是非常合理,同时又富有极强的装饰性与实用性。屏风之所以拥有精巧流畅、线条柔美的造型就是因为自古流传的榫卯结构在屏风的“身上”运用了精巧绝伦的工艺。
榫卯结构具有很强的稳定性、牢固性和科学性术性,精确巧妙地连接着不同大小规格的部件,被视为古典家具部件中的“关节”。无钉无胶的纯天然手工榫卯与攒边做法,体现了古代“天人合一”、“物尽其用”的传统造物观。
屏风的种类繁多,一般按形制、题材、材质和工艺划分的居多。按形制划分,屏风有插屏(亦称座屏)、折屏(又称曲屏)、挂屏、炕屏、桌屏(亦称砚屏)。
按题材划分,屏风有历史典故、文学名著、宗教神话、民间传说、山水人物、龙凤花鸟,也有将书画装裱于屏面之上或在屏面上直接书法绘画的。此外还有高雅别致的博古屏风,以古香古色的器皿及精美配饰件为题材,多配以插花,别有一番书卷气,寓意“论古不外才识学,博物能通天地人”。
按材质和工艺划分,木雕屏风、绢素屏风、竹藤屏风、金属屏风、嵌珐琅屏风等等。不同工艺制作的屏风各有千秋,玉石镶嵌类层次清晰,玲珑剔透;金漆彩绘类色彩艳丽,灿如锦绣;雕填戗金类线条流畅,富丽堂皇;刻灰润彩类刀锋犀利,气韵浑厚。木雕屏风,一般以木性稳定的材质为胎骨,有些高档屏风的屏面、边框为紫檀、花梨等高档木材。
屏风作为一种灵活的空间元素、装饰元素和设计元素,具有实用和艺术欣赏两方面的功能,能通过自身形状、色彩、质地、图案等特质融于丰富多元的现代空间环境,传达着新中式的意味,演绎出中国传统文化韵味,把你带入情景之中。因此至今仍然被广泛的运用。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古建世界,我们不仅仅只做古建筑!以线上+线下模式,建筑+互联网+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